《易经·颐卦》与中医养生
陕西省周易研究会 理事
蒲城县周易文化研究会 会长
韩建民
《黄帝内经》(上古天真论篇·第一)中陈述,黄帝问岐伯道:听说上古时代的人,都能够年过百年而不显衰老,而现在的人才五十岁左右,便动作迟缓,开始出现衰老的迹象。这是因为时代环境不同呢,还是人们违背了养生之道的缘故呢?岐伯回答:上古之人,一般都懂得养生之道,能根据自然的阴阳变化来调整,平衡自身的阴阳,并善于利用气功、导引等保健方法来维护身体健康。再加上他们对饮食有一定节制,作息有一定规律,不过度劳累,所以能做到形体与精神的协调,活到人类应该有的寿数,度过百岁才死去。现在的人就不是这样了,他们生活毫无规律,把酒当作水饮,酒醉了还常常肆行房事,纵情色欲,因而耗尽了精气,散失了真元。现今的人不知道保持精气充沛,蓄养精神的重要。他们贪图一时的快乐,背离了养生真正乐趣,作息也没有一定的规律,所以不到五十岁便衰老了。
中国的养生学与道家关系相当密切,《老子》一书中就有许多养生的基本观念,《庄子》内七篇为庄学核心,继《逍遥游》、《齐物论》之后,第三篇即名《养生主》、借庖丁解牛为喻、畅发因顺自然
、游刃有余的养生法门。
《易经》为儒、道两家的思想渊源,卦中所含的养生原理更为丰富,可惜研究开发得不够,虽然有名医须通大易之说,仍多泛泛之论。未来易学的发展,其实这是条该走的路。
颐卦()排序第二十七,可说是集《易经》养生学的大成。卦形下震为动,上艮为止,四阴爻包在二阳爻之内,像人嘴咀嚼进食之状,养生本以饮食为先。病从口入、祸从口出,内动外止,又有谨言慎行之象。养生涵盖甚广,从养身、养心、养气、养神开始,自养俱足后进而养人,以至养贤、养民、供养一切众生。
以武家练气而言,颐卦中四爻全虚,提供了最大可能的体内空间,让气激荡回旋,生生不息,内劲十足,中心有主,而外面沉着稳静,不动如山。老子说天地之间生生化化、活像个大风箱,愈拉愈旺,人体的内部空间想必也是如此。
以颐卦为人体身心结构的基本盘,六爻全变成大过卦,正常机制全受破坏,离死不远。初爻爻变成剥,上爻爻变为复,新陈代谢,剥极而复,正是养生功能的显现。二爻爻变成损,五爻爻变为益,先损后益,健康的身心由节制嗜欲,刻苦锻炼而来。三爻爻变成贲,四爻爻变为噬嗑,“贲”指一切外在色相,美容源于养生,噬嗑偏嗜肉食,消化不良、有碍健康。三、四两爻属卦中的人位,食色性也,饮食男女,人之大欲存焉。
颐卦()形呈镜像对称,若将内卦三爻翻转倒置,即成外卦三爻,初上、二五、三四互成镜前镜后的对应关系。颐卦之后的大过卦、坎卦、离卦,都是如此。生和死、险陷地狱与光明天堂,皆在镜中呈现。这种对称的卦形,全体倒转倾置,其形不变,在《易经》中称为“自相综”,浑然一体,没有其他综卦,综卦即为本卦。除以上四卦外,乾、坤、中孚、小过亦属自相综,表示无论正看反看,都看到同样的体相,客观真理不随观察角度而异,不因立场而生是非。颐卦卦辞称“贞吉”,贞即固守养生正道,毫不逾越,但中间四爻爻辞非颠即拂,颠倒梦想、反常而行之事在所多有,四爻且称“虎视眈眈,其欲逐逐”,贪婪之情溢于言表。可见养生之道,说来容易,要实际做到却是千难万难。
颐卦初爻称“舍尔灵龟”,灵龟象征灵明自性,为内在俱足的生命本源,颐养之初,受欲望牵累,往往放纵胡为,戕害生机。初爻和四爻相应,虎视眈眈正指此而言,言轻后生把持不住,以龟饲虎,成了凶猛情欲的牺牲品。
颐卦二、五爻皆称“拂经”,显示违反养生的常道,经也可能和经络、经脉有关,为人体气血运行的路径。《庄子·养生主》一篇中即主张“缘督以为经”,督为督脉,沿背脊而上,为全身中枢,缘即随顺,和由颐之“由”相当。咸卦第五爻“咸其晦”,艮卦第三爻从腰酸引发背痛,乃至节卦五爻“甘节”、上爻“苦节”,似乎说的都是这个关键部位。
上爻称“由颐”,二、五爻从拂经到由颐,回归正道。“由”字似田中作物顺势上长,一切自然而然,不假安排。养生之道,一言以蔽之,就是顺自然,该吃就吃、当睡就睡、绝不费力强为,这才自由自在。
养生主除了讲顺自然养生外,还主张坦然面对死亡,其实庖丁解牛是杀生,以杀生喻养生,这种寓言就够绝的。对死亡的恐惧不除,生亦不安。什么是生?什么是死?死后还有没有生?庄子在最后提出了薪尽火传、精神永生的结论。《易经》继颐卦之后为大过,谈的就是勘破生死关;大过后的坎、离、向下沉伦或向上提升,谈的不正是精神永续的问题吗?
《黄帝内经》(灵兰秘典论篇·第八)中陈述:黄帝说:我想听您讲一下十二脏器在相互作用时,有无主从的区别?岐伯答:问得太细、我尽量说一下吧。在人体内,心的重要性就好比君主,人的智慧都是从心生出来的;肺好像是宰相,主一身之气,人体内外上下的活动,都需要它来调节;肝譬如将军,谋虑是从它那儿来的;胆,具决断力;膻中像个内臣,君主的喜乐都由它传达;脾胃受纳水谷,好像仓库,五味对人体的营养由它供给。大肠主管输送,食物的消化、吸收、排泄过程在它那儿最后完成。小肠接受脾胃已消化的食物后,进一步起到分化作用。肾是精力的源泉,没有它智慧和技巧得不到发挥。三焦主疏通水液,周身水的运行,是由它管理。膀胱是水液聚会的地方,经过气化作用,才能把尿液排出体外。以上十二脏器的作用,不能失去协调。当然,君是最主要的。它如果得力,下边就能相安。这是根本的道理。按照这个道理来养生,就能长寿,不致有严重的疾病。按照这个道理来治天下,国家就会繁荣昌盛。反之,如果各个脏器的活动失去相互联系,形体会就受到伤害。这种情形,对于养生来说,是有害的,对于治国来说,国家就有败亡的危险、实在值得警惕啊!
养生的道理大微妙,变化无穷,谁能知道它的根源呢?困难得很哪!有学问的人勤勤恳恳地探讨研究,可谁能够完全掌握它的精要呢?医学的道理既晦涩又难懂,谁能够了解到它的精华呢!尽管医学的道理深刻精微,但最微小的事物,可以用毫厘来计算,若积少成多,便要用尺来度、用斗来量,然后再继续扩大到一定程度,就成为形体而被人们所掌握。
颐卦中所包含的“颐己养人”的意思,是要求人们在利己与利人之间取得一种平衡,告诫人们不可过分贪婪、而应该节制欲望,以仁爱之心来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利益关系,以取得和谐共处。
易经深矣,人更三圣、世历三古,真乃医易同源也。